每到夏天,一些人莫名其妙患上怪病,去医院被诊断得了脑膜炎。经过了解后会发现,这些病人都吃过不干净的螺肉,随后出现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等症状。临床医生去调查食物发现病人所食用的螺肉是些被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寄生的福寿螺。除了广州管圆线虫外,福寿螺也常被卷棘口吸虫的幼虫寄生。
福寿螺成功入侵中国南方,图片来源http://wwwnc.cdc.gov/eid/article/13/7/06-1360-f1.htm
福寿螺的真面目,图片来源http://www.applesnail.net/content/species/pomacea_canaliculata.htm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螺体形状偏圆。能爬出水面移动到水域附近的植被或者岩石上产卵。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广东,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迄今为止,福寿螺已扩散到南方大多数省份,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发现水位线以上出现“粉红色的卵块”,这是确定水域中有福寿螺生活的最简便方法。
福寿螺在水域附近产的卵块(图中粉红色),图片来源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omacea_canaliculata_eggs_on_Pistia_stratiotes.jpg
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在四川省江津甚至曾有吃光所有水稻秧苗的情况发生。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因每只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力极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在旱季,福寿螺还能躲藏在淤泥中“休眠”数月,等到有水了再出来活动,足以看出其生命力之强。
养殖过度,供大于求;口味不佳,市场认同度低,导致福寿螺被大量遗弃,并很快从养殖场扩散到天然湿地。大量水生植物被采食,原生水生动物则因竞争而数量大减,不合适的烹饪和食用方法,还使福寿螺成为传播疾病的帮凶。
福寿螺价格低廉,成活率高,易批量采购。因此,其常常成为很多个人和团体的放生的物种,这更是加快了这种危险的入侵螺类在野外的扩张和增殖。放生、放流本是增加生态种群,保护生态环境的益举,但也需要科学的指导和监管,入侵物种的盲目放生,是原生动植物的劫难。即使是放生、放流本地物种或珍稀物种,也要充分考虑放生的时间、地点、密度等因素,才能保障其成活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延伸阅读: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6626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福寿螺
http://www.applesnail.net/content/species/pomacea_canaliculata.htm
文章最早发表于《少年百科知识报》2013年第41期第三版(文字与原文略有出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