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水田杀手——小龙虾

从水到陆
2014年02月10日

作者: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

小龙虾1

小龙虾2

小龙虾,大多数浑身深红色,身为虾却长着螃蟹般的钳子,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类甲壳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叫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栖息于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
克氏原螯虾能够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日本引入东亚,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淡水养殖品种,时常逃跑或被放生到野外。将它们深加工后,可以提取壳聚糖、虾青素,这些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
小龙虾食性广、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很容易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它的食物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但食物缺乏时,也会自相残杀。小龙虾每年繁殖3~4次,一次约产卵500~2000粒。除了这些形态和习性上的优势之外,它们还能在污染的环境中很好的生存。国内的南方大部分水域都有小龙虾的分布,甚至西湖、滇池等著名景区都发现了大量的小龙虾,现在,北方地区的水域也常有发现。
因此,它们有很强的适应力,还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危害。如:小龙虾捕食鱼苗及原生的螺类,虾蟹类,还能大量食用水草和水田中的农作物;喜欢在堤坝上打孔,破坏水利设施和农田;并且是一些吸虫的中间寄主,传播疾病,所以,它是一种危险的入侵生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入侵生物名单。

作为防控难度很大的入侵物种,我们应当做到:对其养殖、加工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避免其进入原生态水体;科学利用,切莫随意放生;对已爆发生态灾害的区域,进行强化人工捕捞和适度地药物防控。小龙虾作为重要的水产食品,也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检疫。在食用小龙虾时,要去除头部、虾肠,并且要有足够的烹饪时间。

延伸阅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http://www.fao.org/fishery/culturedspecies/Procambarus_clarkii/zh

小龙虾怎么吃(献给吃货们,因为吃货可以拯救世界):

http://www.cyw51.com/news/show-htm-itemid-1204.html

http://www.xinshipu.com/%E9%BA%BB%E8%BE%A3%E5%B0%8F%E9%BE%99%E8%99%BE-100.htm

http://www.114chengdu.com/ganguo/453.html

——Conservation Societ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 文章来源:《少年百科知识报》2013年 (文字与原文略有出入),转载请注明出处